欢迎访问深博士网!
186-0111-3341
家庭与亲子

首页 > 热门文章 > 家庭与亲子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文章 > 家庭与亲子

感统训练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5-05-23

感统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的干预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活动帮助大脑更好地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及环境的感觉信息(如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从而改善行为、情绪、学习能力和日常功能。

 


感统训练的核心原理

1.感觉统合:人类大脑需要将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平衡)、本体觉(肌肉和关节的位置感)等信息整合,才能做出适当反应。如果这一过程失调,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2.神经可塑性:通过重复训练,大脑可以重建或强化感觉统合的通路,改善功能。

 

常见的感统失调表现

·触觉敏感:抗拒触碰、讨厌洗头刷牙、挑衣料。

·前庭觉问题:平衡差、易摔倒、好动或恐高。

·本体觉异常:动作笨拙、握笔困难、力度控制差。

·行为表现:注意力分散、情绪易激动、学习困难。

 

感统训练的主要方法

1.前庭觉训练

荡秋千、旋转木马、翻跟头、平衡木。

目的:增强平衡感和空间定向能力。

 

2.本体觉训练

攀爬、跳床、推拉重物、负重行走。

目的: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动作计划能力。

 

3.触觉训练

玩沙子、触觉刷按摩、不同材质的触觉板。

目的:降低触觉敏感或迟钝问题。

 

4.视听训练

追踪移动物体、听指令做动作、拼图游戏。

目的:加强视觉-动作协调和听觉处理能力。

 

适用人群

儿童:早产儿、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ASD)、多动症(ADHD)、学习障碍儿童。

成人:少数因创伤或疾病导致感觉处理问题的成年人。

 

训练注意事项

个性化:需由专业评估后制定方案,避免盲目训练。

游戏化:通过趣味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减少抗拒。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

家庭配合:日常可结合感统游戏(如赤脚走路、跳绳等)。

 

争议与局限

有效性:感统训练对部分儿童(尤其ASD或ADHD)有改善行为的效果,但对学业能力的提升证据有限,需结合其他干预(如行为疗法、教育支持)。

过度诊断:需与专业医师或作业治疗师(OT)确认是否为真正的感统失调,而非其他发育问题。

 

如果需要,建议先到儿科、康复科或儿童心理科进行评估,再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