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博士网!
186-0111-3341
家庭与亲子

首页 > 热门文章 > 家庭与亲子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文章 > 家庭与亲子

深博士儿童口肌教学优化分享会

时间:2025-04-01

以下是关于儿童口肌教学优化的实用分享,结合康复医学、言语治疗及教育实践,帮助孩子更高效地提升口腔肌肉功能:

一、基础评估先行

筛查障碍类型

观察孩子是否存在流涎、咀嚼困难、发音不清、呼吸模式异常(如长期口呼吸)等表现。

区分张力异常(高张力/低张力)或协调性问题(如构音障碍)。

工具参考:可采用《口腔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如SOMA)或咨询言语治疗师。

针对性目标制定

例如:增强舌根力量(改善吞咽)、提升唇部闭合(减少流涎)、提高下颌稳定性(促进咀嚼)。

 

二、趣味化训练活动设计

1. 唇部训练

游戏化练习:

“吹泡泡大赛”:用不同粗细的吸管调节难度(粗吸管→细吸管→吹动乒乓球)。

“亲吻小贴纸”:将贴纸贴在上唇,让孩子用下唇“亲吻”取下。

“夹纽扣”:用嘴唇夹住扁纽扣维持5秒(适合大龄儿童)。

 

2. 舌头灵活性

食物引导:

将果酱涂在嘴角/上颚,鼓励孩子用舌尖舔舐。

冻干草莓碎粘在牙齿外侧,让孩子用舌头清理。

工具辅助:

使用振动棒(如Z-Vibe)轻触舌侧缘,促进感知觉唤醒。

 

3. 下颌稳定性

分级抗阻训练:

咬合训练器(如Chewy Tube)从软到硬渐进练习。

“咬住苹果条”:横向拉动苹果条,孩子需稳定下颌抵抗拉力。

 

4. 呼吸与气流控制

视觉化反馈:

吹羽毛比赛:调整羽毛重量控制呼气时长。

吹笛子/口琴:选择需特定气流量才能发声的乐器。

 

三、融入日常生活

进餐时间训练:

吃韧性食物(如鱿鱼丝)锻炼咀嚼,用宽口杯喝水促进唇部闭合。

游戏中强化:

模仿动物声音(如“嘶嘶”蛇声练气流,“哒哒”马蹄声练舌尖弹响)。

 


四、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避免小零件误吞,全程监护;过敏儿童慎用食物引导法。

循序渐进:

从被动辅助(如家长轻托下颌)逐步过渡到主动控制。

情绪优先:

孩子抗拒时暂停,改用安抚性口腔按摩(如裹纱布轻擦牙龈)。

 

五、家校协作工具推荐

家庭记录表:记录每日练习时长、孩子反应及进步(如“今天能吹灭3cm远的蜡烛”)。

 

案例分享

背景:4岁男孩,下颌下垂导致咀嚼困难。

干预:

先用硅胶咬牙棒练习咬合(每次5分钟,每天3次);

2周后加入“咬住拉绳玩具”的抗阻游戏;

1个月后可自主咀嚼软面包。

 

通过个性化、游戏化的设计,结合医学评估与家庭参与,能显著提升儿童口肌训练的效果。必要时建议定期复查,与言语治疗师协同调整方案。